名词所有格 & 中考真题

名词所有格是表示名词所属关系的一种形式。名词所有格的构成有’s所有格、of所有格、to所有格和双重所有格四种形式。   1.“’s”所有格。   (1)概念与形式   一般情况下,表示有生命的人或物,在单词末尾直接加’s 表示所有格。如:the boy’s mother 男孩的母亲;Tom’s bike汤姆的自行车;the children’s toys孩子们的玩具。   (2)’s 所有格使用7注意:   ①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其所有格形式只在词尾加“’”。如:the teachers’ office教师办公室;the students’ books学生用书。   ②表示两者或两者以上共同所有,把’s 加在最后一个名词上。如:Lucy and Lily’s room 露西和莉莉的房间(两人共同的房间)   ③表示各自拥有某件东西时,每个名词后都要用所有格形式。如:   Lucy’s and Lily’s rooms 露西和莉莉的房间(两人各自拥有自己的房间)   ④表示时间、距离、金额、重量、国家、城市等的词,它们的所有格用’s 的形式。如:two days’ trip两天的旅行;today’s newspaper 今天的报纸;two hours’ walk两小时的徒步路程;ten minutes’ drive 十分钟的车程;three dollars’ worth三美元的价值;China’s weather中国的天气;Beijing’s […]

Multiple Methods

曲线救国 最近流行的病毒,呃,其实不是病毒,是微生物,叫支原体Mycoplasma这明显是个合成词,由myco-真菌 + plasm-等离子体;血浆构成 本来是想每天放一小篇英文泛读,可最近很忙。就有空放吧。最近有文章说学历贬值,其实学历只是背了锅,本质上是制度设计的事,这个不适合深入。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国外很多大专院校-College,或者也叫Community College也可以去上的,美国的话,我知道College就读生也同样可以申报大学-University, 比如哈佛;哥伦比亚,一样的,可以曲线救国,而且曲线救国的方式很多,不嫌麻烦的话,也可以去俄罗斯留学;要求更低。Money的是要的,大大地要的。 所以,宝爸宝妈们不要焦虑,可以考虑去新加坡;马拉西亚;北欧上大学,很多人都说是野鸡大学什么的,那真的是不懂的胡说八道的。全球高校有一些公认的证书需要你提交,比如:SAT;ACT;IB;GPA;TOEFL;Second Lagnuage Level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评估测试ACT=American College Test=也就是所谓的美国高考,有些美国大学需要提交;有些美国需要提交的是SAT,大部分美国大学需要提交SAT成绩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国际文凭组织GPA=Grade Point Average=学分,这个中国也有,好像中学只有北上广有Second Language Level=第二外语水平,日语;西班牙语;法语… … 比如有些美国大学要求西班牙语必须达到DELE B2DELE=Diplomas de Espanol Lengua Extranjera=西班牙语水平学历测试 这些硬东西,全球各国的大学要求都不一样,官网上都有,对照着拿就可以了。注意SAT中国没有考点,最近的考点在香港和新加坡;日本,提前给孩子办护照。 呃,这个外语,好像还是很重要地。前段时间,连官媒都在提弱化英语;大学考试取消英语,连美国大学考试都没有取消英语,这么早取消英语,是打算天天过年吗?

我们的教育,该变革了

我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可能是我过于悲观了吧! 原因是因为两件事儿,一个是我又看了一次微软open ai 的发布会,另一个是看到很多学校对学生封闭圈养化的管理和老师们不得不完成的各种形式主义任务。 当这两个事儿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不得不直视两种文明所产生的巨大差异。 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人工智能的高度达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 当我第一看到微软的人工智能发布会的时候,我感觉这个东西非常牛叉,仅仅通过与GPT对话,就能创造你需要的应用,甚至能把这个应用放到商店里赚钱,但随即一种恐惧感涌上心头。 我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个东西,或者说,我没有了使用它的创造性的思维,我想象不出我可以用它去完成哪些事情! 我该怎么形容这种可怕呢! 就像是,一把高精狙摆在你面前,可是你不知道怎么装弹、瞄准、击发,你明明知道这东西很厉害,可你只能把它当成烧火棍。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如今的教育环境,学生的状况其实没必要说了,每个人都能看到。 今天减负、明天减负、一直都在减负,但负担反而越来越重。 老师也不轻松,那位女老师的自杀仿佛是昨天发生的,可惜的是,她的死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 家长更不轻松,很多教育系统的任务,无形当中都施加到了家长的头上。 学校,本应该是最朝气蓬勃,最有创造性,最应该与这个世界接轨的地方。 可现在,乌烟瘴气、死气沉沉。 或许,这样的教育环境能培养出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可悲的是,未来的世界,不太需要这种只会学习却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肉机器。 人机协作的时代已经来临,或许我们不再需要小镇做题家了,我们反而更需要小镇创造家。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硬生生的端着一盆水往你脑子里灌,能灌多少是多少,并不在乎灌进去的这些知识能有什么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自己仿佛是知识的垃圾桶。 根本不知道这些知识对自己的生活有啥用,囫囵吞枣的学,等一出社会,就全给扔了。 为啥呢?因为我们早早就没有了创造性思维,以至于我们学的那些跟垃圾无异。 我们的教育有些本末倒置了。 我们现在教育是啥,是你得听话、得板正,我们都希望学生能飞起来,可我们先把学生的翅膀给砍断了。 我们的教育模式真的应该改改了,真的不应该再把考试分数放第一位了。 如今,创造性思维才是最牛的生产力。

错过了幼小英语黄金期,别再错过初中英语翻盘期

孩子越小,语言学得越快。唱唱跳跳,开开心心,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有时间,没压力。自然习得,轻轻松松。  所以,幼儿园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  抓住这个幼小英语黄金期,后面初中高中英语…只要保持基本的听读量,就可以轻松胜任。  幼儿园小学英语,比较简单。有的地方小学三年级,学校开始有英语。​ 考试呢,也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只要孩子把学校英语书的内容读熟背熟,考个90多100分,那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个时候,家长也会觉得,孩子的英语不错,跟着校内学,开开心心,有个快乐的童年就够了。 不多想什么课外拓展,什么提前学为后面高年级难的内容做准备。白白错过了英语学习的黄金期。  在孩子5-6年级,英语差,掉成绩,上不去了,才想起要补一补。 有的是上了初中,学科多,学业重,时间紧,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成绩出现下滑。 怎么办?  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有。 初一,是最好的翻盘期。​ 英语学习的内容,不管是难度,还是深度,都没有很大的落差。做好计划,随时翻盘,反超领先。 初二,是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内容主打:多,密,强,难,深。 单从学校英语书,就能嗅到信号📡​​ 这个点,之前在初中英语,7年级吃老本,8年级断崖式下跌,9年级… 有分享 ,这里不再赘述。 大家可以去回看,最好可以拿着孩子的学校英语书,对着看。 把7-8-9年级的英语书一字铺开,你就会发现,再不提前计划做好准备,真的就分流,连招呼都不打的那种。  初三,是高强冲刺期。  内容直逼中考英语,比如👇这样的👇​ 内容何止:多,密,强,难,深。最厉害的就是:快。 节奏快得,就连吃饭,上厕所都得小跑着去的那种。  你不快,学校老师同学都会推着你快。你不快不行,跟不上啊!    初中最后一年,所有科目都在抢时间,抢精力。 不是迫不得已,千万不要等到初三,才想着去补救。  不是说初三就没得救,而是成本代价太大了。 你和孩子,都饱受内心的煎熬,何苦? 为什么不在初一,初二,甚至早在小学阶段就提前做准备?  俗话都说,不打无准备的仗。  大家也经常跟孩子说,要做好准备,做好计划。 可是,准备计划,不是你跟孩子说了,他就会做,他就能做好的。 做好准备计划,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一项隐形的内核技能。  在孩子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孩子需要家长,需要老师,需要有人带着他,一步一步去做。 让孩子懂得: 为自己的学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按计划执行。去做,去总结,去反思… 用英语去学习各个学科,用英语 + 的思维去探索更多的兴趣,找到自己人生更多的可能…  把学习英语的问题,当成人生路上的成长问题…   

“明知不该吼孩子,脾气上来忍不住”?试试这4招简单又有效

风在吼,娃在哭,老母亲在咆哮…… 你家会经常上演鸡飞狗跳的大片吗? 我们总说孩子是个小炸弹,轻轻一点,就能原地爆炸,老母亲又何尝不是呢? 工作压力、夫妻关系、现实焦虑、童年经历都会造成老母亲情绪激烈,习惯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 不睡觉——吼他不吃饭——吼他磨磨蹭蹭——吼他撒泼耍赖——吼他吼他、吼他、还是吼他…… 有没有觉得老母亲才是一颗定时炸弹,而且还是一点就爆的那种! 可是吼完看到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又后悔自责到不行: “她还是个孩子,为什么不好好说呢,非要去吼他!” “我发誓要做个好妈妈,一定不吼叫了”。 可“惨案”还是会如期进行,当吼叫成为日常,孩子必定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怕你,任你吼的再大声,他们也只会充耳不闻,而你只能继续加码升级! 就这样陷入了吼叫—自责—吼叫—自责的恶性循环中了…… 01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 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 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儿子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慢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遍。 慢慢地,他不再说话打结,表达越来越流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说不清,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今后读书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结巴子?怎么办? 被焦虑控制之后,父母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还老样子。 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孩子越说越结巴。 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02 吼孩子时,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 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 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 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 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不过还是会留下满身伤痕! 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 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什么都明白。 孩子的内心很柔软。小小的他们会犯错。 成长就是一个犯错和改错,叛逆到懂事的过程。 孩子总是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的过错,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 孩子永远善良地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没有? 因为我自己也曾对着孩子发过火,看到孩子吓怕的样子,非常的后悔。 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确实如此。 […]

从8年级英语书,看中考英语测试真相

前段时间,把初中英语,7-9年级的学校英语书做了一个整体解读。 总结出一句话,做了一篇分享初中英语,7年级吃老本,8年级断崖式下跌,9年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可怕的现象?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8年级英语,开始出现复合句,各种宾语从句… 也就是长难句。​ 第7-8-9-10模块,连接着4个模块,大量密集地聚焦在,复合句和宾语从句。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这些长句的威力,我们翻到每个模块对应的具体内容看。 第7模块,出现2-3行为一个句子。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阅读速度跟上,同时理解速度也要跟上。​ 第8个模块,出现that从句 需要理解that在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不清,理解就会不到位。 尤其是同一个句子,出现2个that的情况。 比如这里的句子:I pulled a leaf off a plant, but Lingling’s uncle said that it was wrong to pull leaves off plants and that we should protect everything here.  这里的两个that,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逻辑关系。学生要能拎得清。 第9模块,如果单纯从文本上看,好像并没有多长。 ​ 反而是出现不少用逗号隔开的句子。 如: She looked at me […]

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一眼就能看出来

孩子童年时期建立的安全感,是其一生幸福的宝藏。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人的安全感,从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开始建立; 年龄越小,安全感的需求也越大,而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身边的父母。 可以说,安全感就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 婴幼儿时期建立的安全感,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个安全感被破坏的孩子,在成年时期会深受其影响。 比如社交恐惧、缺乏自信心等等,这都与童年时期安全感缺乏息息相关。 一个孩子只有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够开心、自由的健康成长。 父母想要养出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就要注意这3个育儿细节。 0-3岁,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一般来说,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这段时期父母能否给予孩子建立安全感,决定了他一生与外界的情感链接模式。 孩子出生后,虽然肉体已经与妈妈分离,但其精神上却依然是一个胚胎。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他们通过父母的表情、神态、语言、反应,一点点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可以说,3岁前的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仍然与妈妈是一个共生体。 在这段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 尤其是妈妈,如能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孩子就会感到舒适与满足,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说,儿童出生后三年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 出生后的2-3年儿童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在这一期间,如果他受到伤害、暴力或其他障碍的影响,其个性就会发生偏离。 可以说,成人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所遭受的障碍。 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3岁前安全感的建立,因为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 呵护孩子安全感,这三点很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给大家下面3条建议,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好的借鉴和启示。 1、情绪越稳定,孩子安全感越足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曾经对孩子发过火,看到父母发火,孩子会本能的害怕。 如果父母对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当,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对于那些懂事而敏感的孩子而言,他们会觉得是自己惹父母生气。 父母的情绪总是变化无常,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小心翼翼,做什么事都缩手缩脚,因为他时刻担心自己做错了。 父母脾气暴躁,会严重打乱孩子的情绪,而父母情绪稳定、平和,则会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尤其是妈妈,情绪稳定,对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要。 一个情绪多变的妈妈,时而回避、冷漠,时而焦虑、易怒,难以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孩子也容易形成极端性格、自卑、害怕社交,也就不会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 2、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是孩子得到心理上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尤其孩子越小,越需要更多的陪伴。 然而,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家长看似在陪孩子,但心思却不在孩子身上,孩子独自玩耍,而自己却想着工作的事情,或者干脆玩手机、打游戏。 优秀的父母,总是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比如,积极跟孩子互动,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孩子提出要求和问题时,父母应该及时回应,并跟孩子积极互动起来。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及时、快速的回应,能够在亲子之间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 高质量陪伴,父母是全情投入的,眼睛在观察孩子,大脑在思考孩子的行为方式,心灵在体会孩子的感受。 凡是认真、有效地陪伴孩子的父母,哪怕是通过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都能很快知道孩子的思想情绪处于何种状态。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

教大专生逆袭清北生,他比李阳还疯狂

人生规划这门生意,从来不曾衰落过。 如果你是一个“基础青年”,没有过人的天赋,也未能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初中三年,摸鱼两年,职高都考不进去。别的人生规划导师可能只会告诉你,早干嘛去了。 不过,这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会告诉你:“稳了”。他以极其抓马的方式出场,一瓶矿泉水浇在头上,声嘶力竭地吼到,“所有人都告诉你,废了,要重开了,只有暴叔在认真教你发育。” 然后,在接下来不足2分钟的时间里,暴叔会安排好“基础青年”的一生。初中毕业开始搞钱:“欢迎业主回家”“您点的外卖放门口了”,成年后第一时间考驾照、拿绿牌,进入“乘客请系好安全带”模式,20岁卖了网约车,申请个澳洲、加拿大的语言班和职业大专,人生正式进入主线任务,起飞也从这里开始。弹幕一片“稳了”,夹杂些许嘲笑:“图穷匕见”。 网友评论 没错,这位暴叔,是专门给学生们规划如何留学的。跟张雪峰不同,他有自己的细分赛道:低分群体、基础青年、普娃。“跟着暴叔,稳啦”,这是他的经典台词。 有人是这样总结的,600分去看张雪峰,不要在暴叔这里凑热闹。在他这里,600分可能寄了,但高考300分肯定稳了。没错,低分也有逆袭的机会。在他的人生规划公式里,只要找到合适的路,通过一番升学操作,摆脱原来的学历,便可成功上岸海外,实现人生逆袭。 暴叔的账号互动区,有人在嘲讽揶揄,有人真正在寻找逆袭的出路,也有人真诚地发出疑问,这样的人生规划,真能实践出来吗?没人知道,人生逆袭,哪有公式可言。 普娃的出路 暴叔讲留学面对的同学,主打低分逆袭群体。他们是学习能力平平的“读大专”“高考300分”,但是希望能“初中升硕士”“高中升博士”,而这听起来很难实现的搭配,都能通过不同的海外留学项目,勾勒出相对应的愿景。 比如,大专生要怎么赚钱?—— 与其在国内花费心思考研,不如先通过外卖、保安、网约车主的工作积累资本,再通过海外一年读硕士的方式,直接升级硕士学历; 大专水平的普娃怎么升博士?—— 高二结束,直接冲澳洲科廷大学新加坡校区,这个本科只要读两年就毕业了,随后申请科廷本校的物流供应链硕士,再走向马来西亚科廷大学的商科博士,三年后,24岁就博士毕业了。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还有担心孩子高考失败的家长,他建议只需要从小干好三件事,学英语、锻炼身体和存钱,即使是中专毕业后,也能申请加拿大的职业大专,开挖掘机、学装修工程,这些海外没人干的蓝领专业足够赚钱,只要在海外拼个几年,回到中国就能买房了。 总的来说,暴叔不建议学生花时间走国内的升学途径,而是直接走新加坡、沙特、澳洲这些地方的冷门专业,或者小众的中外合作项目。两年时间完成国内四年时间要做的事,听起来颇具吸引力。 而暴叔最具标志性的视频风格,是用一壶凉水浇到自己头上的开场,还有他那歇斯底里的讲话方式。 暴叔的视频以凉水浇头作为开场 和其他质问你、批评你的人生规划导师不一样,暴叔的口头禅是“稳啦稳啦”,在这里没有失学和跌落社会阶层的担忧,也没有牛马的工作和人生,“普娃”“普通人”“工薪家庭”都有了对应的搞钱渠道,甚至是“恋爱脑”也有出路。 每段视频的最后,都是一句呐喊:“跟上暴叔的节奏”。 跟上暴叔的节奏 凭借这样的吆喝,如今“暴叔讲留学”在各平台粉丝暴涨,抖音385万,B站127万。同样是凭借信息差的优势,他被称为留学界的张雪峰。 暴叔在抖音平台有385.4万粉丝 那么,暴叔的节奏是什么节奏呢?仔细来看,他所对应的道路,都需要付出长达数年的时间,而且像东南亚、中东国家这样的冷门留学地,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不多,这样一条少有人走的留学道路,多少人实践过,不得而知。这也是他粉丝和看客们的困惑。这种另辟蹊径的方式,也许能实现逆袭,但风险未知。 很难说,暴叔的人生规划,到底有多稳。 “暴叔悖论” 知乎上,评价暴叔有一个说法叫“暴叔悖论”,那就是他“整天教中专生如何逆袭,但是能跟上暴叔节奏的不至于沦落中专。” 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一语中的。 升学道路里,信息差固然重要,执行力和可实践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暴叔最强调的一个方法是:提高英语能力,不过这几个字我们从小听到大,真正执行起来又仿佛纸上谈兵,多少人还停留在背abandon的阶段。简单举例来说,以国际上通用的雅思考试为例,听力、阅读、口语等一大堆材料,这个备考的过程往往需要用上数个月到一年,很考验人的能力和意志。 而且,经历过雅思考试的考生会知道,中国的口语考官见多识广,很容易分辨出学生是否在背诵答题的模板,如果一旦识别就会扣分,而且还存在压分的情况。为此,不少考生会专门飞去周边东南亚地区考试,为的是考出一个较为理想的英语分数。 《天才枪手》剧照 如此这般折腾,出国留学的语言关,并不比学好其他任何一门专业技能要容易。 至于,海外的大专是否比国内大专更受欢迎,赚钱更多?一位有意移民海外的人告诉南风窗,在加拿大从事蓝领工作确实收入不错,但是修水管等工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一个相当系统的工作。比如施工前要看懂当地的市政规划图,在整个修缮过程中要有法律知识的储备,为此,他在香港本地读了一个屋宇设备工程的研究生专业,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暴叔的视频走红,也有不少正规的留学中介出来现身说法,他们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光是通过做保安和兼职开网约车获得收入,在银行流水这一关就难以通过签证。而且,相关签证的拒签率比较高,这条路没有想象中的平坦。 其次,暴叔口中的普娃只是成绩普通,家境很难普通。有博主计算过,在主流发达国家留学两年以上至少需要上百万,“这样的孩子叫普娃?” 《小欢喜》剧照 从行业角度来说,留学中介的咨询服务本身产业链很长,人们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进行决策和思考,留学中介也在不断入局短视频和直播领域,但表现一般。而暴叔则从众多的同行中跑出,他让原本长链条的留学决定变得轻松,用个人的IP成功实现了流量引导,这个才是他在从事的生意。 在转变视频风格前,暴叔还是一个穿着polo衫讲解留学申请细节的普通博主,当他创造出“用凉水浇头”“稳啦稳啦”的开场方式后,视频播放量逐渐提升,并且引起话题,也在留学圈产生了波澜。

只学英语教材的弊端 超乎你的想象

孩子们进入学校,上英语课,每周学习一单元,记忆课本上的单词、句子。 孩子们这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是intensive study reading(精读)。 家长说不行啊,学校学得还不够,回家又忘了,给孩子再报个课外辅导班吧。那么,在辅导班里老师又教了一遍不同版本的教材,还是学习新知识,机械训练词句。 转了一圈还是在做精读,孩子被动地接受记忆。而且频率是一周一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下次再去辅导班的时候可能已经忘记了70%。 所以,学了2-3年的英语,看起来进步并不大,似乎在这两点一线的学习阵地,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 少了复现频率和快乐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泛读。 我们来看看课堂上孩子都学了什么?课堂上教的是什么?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点的学习(language-focused),也要注重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focused),但在国内,大多数老师都是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出发的language-focused teaching, 我们可以从英语课本中看到,老师更注重分析词汇的词性、用法、语法教学。课堂上的英语学习是精细的学习,学习新单词、语法和语言特点。这种模式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老师掌控方向,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习单词、语法,做阅读训练题。这些活动都是聚焦“studying”学习语言,而且所有的学生都是接受同样的输入内容。通过教材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词汇、语法知识点,每一个单元被设计的都是学习新内容的,称其为“线性设计”。这么设计的一个问题是,所有这些设计的日常学习内容,没有复现的机会,没有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的机会,所以叫“one hit teaching”,我们都知道仅仅通过1次的教学活动,就让孩子学会语言中词语或者句子的实际运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使在课文中会出现看似成段的文本,但也仅仅是为了呈现语法,学生在读这些小片段的时候,虽然眼睛也是在看文字,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想想你在看小说或者读报纸的时候吧,你会揪住每一句的语法吗?会盯着那个不认识的人名去查字典吗?不会,你会去获取整体的信息,享受故事情节的变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课本教材中,97%的课后练习都是关于语言知识点本身的学习,而没有聚焦有意义的听读学习。 什么是meaning-focused activities? 简单来说就是老师输入东西要“meaningful”,学生在输出的时候也是“meaningful”,能够加深学生的已有背景知识,并且和现实产生关联。 比如老师问一句:What’s in your bag? ,学生并不是千篇一律地把课本上的回答照搬下来,I have an apple. 如果这时学生能够翻看自己的书包,看到有一本书,有一个饭盒,可以说出:I have a lunch-box. I have a book. 这才是有意义的输出。

错过了幼小英语黄金期,别再错过初中英语翻盘期

孩子越小,语言学得越快。唱唱跳跳,开开心心,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有时间,没压力。自然习得,轻轻松松。  所以,幼儿园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  抓住这个幼小英语黄金期,后面初中高中英语…只要保持基本的听读量,就可以轻松胜任。  幼儿园小学英语,比较简单。有的地方小学三年级,学校开始有英语。​ 考试呢,也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只要孩子把学校英语书的内容读熟背熟,考个90多100分,那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个时候,家长也会觉得,孩子的英语不错,跟着校内学,开开心心,有个快乐的童年就够了。 不多想什么课外拓展,什么提前学为后面高年级难的内容做准备。白白错过了英语学习的黄金期。  在孩子5-6年级,英语差,掉成绩,上不去了,才想起要补一补。 有的是上了初中,学科多,学业重,时间紧,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成绩出现下滑。 怎么办?  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有。 初一,是最好的翻盘期。​ 英语学习的内容,不管是难度,还是深度,都没有很大的落差。做好计划,随时翻盘,反超领先。 初二,是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内容主打:多,密,强,难,深。 单从学校英语书,就能嗅到信号📡​​ 这个点,之前在初中英语,7年级吃老本,8年级断崖式下跌,9年级… 有分享 ,这里不再赘述。 大家可以去回看,最好可以拿着孩子的学校英语书,对着看。 把7-8-9年级的英语书一字铺开,你就会发现,再不提前计划做好准备,真的就分流,连招呼都不打的那种。  初三,是高强冲刺期。  内容直逼中考英语,比如👇这样的👇​ 内容何止:多,密,强,难,深。最厉害的就是:快。 节奏快得,就连吃饭,上厕所都得小跑着去的那种。  你不快,学校老师同学都会推着你快。你不快不行,跟不上啊!    初中最后一年,所有科目都在抢时间,抢精力。 不是迫不得已,千万不要等到初三,才想着去补救。  不是说初三就没得救,而是成本代价太大了。 你和孩子,都饱受内心的煎熬,何苦? 为什么不在初一,初二,甚至早在小学阶段就提前做准备?  俗话都说,不打无准备的仗。  大家也经常跟孩子说,要做好准备,做好计划。 可是,准备计划,不是你跟孩子说了,他就会做,他就能做好的。 做好准备计划,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一项隐形的内核技能。  在孩子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孩子需要家长,需要老师,需要有人带着他,一步一步去做。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 Aнглийского

Profesor de Ingles 在我看来,英语教师可以分成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专业不过关,连文本的词汇都认不完,对文本的讲解当然也就无从谈起。第二种情况是,专业还算过关,该认识的词汇都认识。但文本到底在讲什么,自己似乎说不清楚。第三种情况是,在第二种情况的基础上,教师有广博的百科知识,可以根据文本进行拓展,不仅使学生能理解文本,也能使学生享受知识的饕餮盛宴,接受“三观”的洗礼。这样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教授,而且也实现了教育的目标。        凭借多年阅读积累起来的知识视野,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进行拓展,长到一个段落,短到一个单词,把我所理解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渗透在教学里(哪怕是几句话),从而体现出了教育的维度。最近几年里,我才感觉到自己进入了教育生涯的巅峰时期,而知识视野是一个重要的维度。那么,我在实际教学中是怎么做的呢?       以“2019上海浦东高三英语一模试卷”为例。高三复习需要刷大量的题,然而为刷题而刷题是没有出路的——很多内容教师若讲不清楚,叫学生如何理解?   Effectively understanding empathy involves viewing it as each person’s connection to the people and marketplace that surround them. A biological principle known as co-evolution explains that the adaptation of an organism is […]

英语中,第三人称单数为什么要特别加「s」?

英语语言发展中,Ich 变成 I 是因为简单、方便;可第三人称单数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呢?它特别加上 s 和其他人称区别开是为了什么呢? 关注者 506 被浏览 297,837 此即所谓 conjugation,也就是改变动词的语法,称为“动词变位”。 印欧语系诸语言均有(或曾有)将动词根据—— 主语的 人称(person) 数量(number) 事件发生的 时态(tense) 体貌(aspect) 说话者的 语气(mood),也就是说话者对于整个事件的态度 语态(voice),也就是说话者所认定的事件重点 而变化的语法特征。按照以上各项完成变化的动词也就只能表达那个语义,也就是“定型”了,故而称作 finite form,而原型也就可以叫 infinite form,“不定式”。这些动词的变化都携带有信息,在其他语言中这些信息可能转移到了各类助词或缀词上面(比如 eat 对应“吃”,“ate”对应“曾吃”,汉语“曾”字就替代了动词变位)。 接下来说已经不再区分性别[1]的现代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一般现在时直陈语气主动态动词加 s 的问题…… 笼统来说,动词要变位,名词、代词、形容词也要变形(比如 I 宾格 变 me )的现象称为“屈折”(inflection,“向内弯折”),这样的语言称为“屈折语”。不需要这些变形,单纯根据单词在句子里的位置来判断语法作用的语言称为“分析语”,英语有过一个从屈折语到分析语的过渡,给动词加 s 就是屈折语的残留痕迹。 古英语是完全屈折的,也就是说,所有动词都有对应各主语、时态的不同形式,详情可以参见 [2],此时的英语语序并不重要,因为动词变位通常会说明动词的发起者是谁。那时候的第三人称单数动词改变的不仅仅是词尾加个字母这么简单,还有词干尤其是元音的写法也可能改变。可以简单理解为那时第三人称单数的词尾会有 t 或 th 的音素,第二人称则是 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