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级制度建设成“操作系统”

班级建设早期,规矩需要建立,规则需要形成,行为需要规范,事务需要分配,各种问题接踵而至。面对多重任务的要求,许多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几乎都选择了同一种做法——制度建设。

制度能够给班级建设带来规范的方法、建设的范式和发展的方向。所以,衡量一个班级的建设高度,制度可以作为评价标准之一。

制度的种类很多样,从内容上说,有学生学习管理的、班干部工作流程的,有教室卫生角管理的、图书角管理的,还有运动会冠军制度等等。似乎没有一大沓表格就没法制定清楚方方面面的条款。对于工作繁重的班主任来说,这确实很令人头疼。难道没有更简便的办法吗?

我们不妨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取取经。在全国著名班主任、浙江省中学德育特级教师方海东老师所带的历届班级中,班级制度不是一张张简单的表,它是以“操作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用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兼顾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这在班级制度建设中绝对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图片

以他曾带的青石班为例:

“因材自教”是青石班班级操作系统的核心理念,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材质,选择适性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自主实现成长。

1.系统建设的目的

青石班的教育目的是围绕一个“坚”字,做到坚定、坚持、坚韧和坚毅。这是从德智体美四个角度对人的品质的界定。图片

2.系统建设的内容

我们有什么样的制度来呈现“因材自教”,促进成长?

我们将人的成长界定为对不同资源的摄取,在教室中发现了许多可以帮助学生成长的资源,并将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分类:将个人的学习、生活、运动、发展类别的资源界定为个人成长中的资源,命名为个人资源;将班集体建设的岗位、任务、分工类别的资源界定为班集体建设中的资源,命名为公共资源。

青石班“因材自教”运行系统——个人资源图片

四个特点

第一,以“管理+承担”呈现资源的“主动”和“被动”,让学生明确行为的特质;

第二,全班共41个岗位,班主任确定CEO(班长),CEO确定内外事管理员,其他资源的岗位,每人每次最少负责2个,以岗位推动实践的主动性;

第三,岗位基于“学生兴趣+班级需要”设立,让每一个岗位都能够落到实处‘

第四,岗位数量多于学生数量,让每位孩子承担多个岗位,以此激发学生能力,保证管理的合理性。

青石班“因材自教”运行系统——公共资源图片

五个特点

第一,所有的资源都以“我要……”为心理暗示标签,让学生在自然的角度中习惯于主动行为;

第二,各类资源以“层次要求”体现成长过程,让不同阶段、不同能力的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要求;

第三,资源的选择和实践以“自主”凸显“自教”特质,让“因材自教”成为可能;

第四,我们选择的品质培养方式为“细节—品质”,就是要以抓细节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品质;

第五,整体的资源实践以“我好,我们才好!”作为实践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重视自己,进而成就集体。

3.系统运行的动力

我们以什么为“动力”,推动学生“因材自教”呢?

我们从个人资源和公共资源的表格中,可以看出资源都有数字标准,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动力”。我们创设了青石班独有的货币——青石币,它有不同面值的票面。我们将资源的价值进行确定,然后在每次工作结束后分发给大家一定的“工资”。在青石币的运用中,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怎么用?用在哪里?用出问题怎么办?

第一个问题:怎么用?青石币是虚拟货币,从金融的角度来看,现金是要流通才能产生价值的,所以,在实践中,我们推动了货币在班级内流通。

第二个问题:用在哪里?在哪些领域流通呢?对于班级建设来说,只有学生将青石币流通了,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对座位安排实行竞标制,设立要求咨询费、岗位失职费、学业知识费、行为过失费等15种消费。青石币就成为流通的媒介,激励学生“因材”选择资源,在实践中“自教”获取货币,从而在青石班中自如地生活。

第三个问题:用出问题怎么办?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足够的青石币,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达到要求,所以,当有的孩子手中的青石币不足时,我们会采取银行借贷或者同伴互助的形式,让学生立下“借据”,在规定的时间内,付出一定的“利息”偿还自己的“债务”。

4.系统运行的方式

在实践中,因为主体的不同、形式的差异,形成了常态实践和主动调整两种运行方式。

第一种是常态实践。在常态中,我们最常用的运行方式分成四个步骤:

1.各项资源每个月调整一次。每个月第二周的第一天,在工资结算完毕之后,进行资源选择和座位投标等各项消费。

2.在选择公共资源的时候,不同的活动项目由不同岗位的同学负责。CEO负责资源选择,拍卖师负责座位投。。

3.每月个人资源的申报要在记录表上登记,一学期一整理,从而针对每个人的资源选择进行个性化能力判断;公共资源选择的结果,内事管理员要记录并留底,以做分析。

4.其他消费项目,根据项目发生的行动区域的不同,各找内外事管理员负责。

第二种是主动调整。这是针对班级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因材自教”运行系统进行的即时调整。

暑假结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不佳,部分孩子的青石币不足,导致消费出现了问题,但是他们又想选择简单方便的方式获取青石币,于是出现了各种问题。

【师】据说这段时间有些同学手头很“紧”,消费的时候“捉襟见肘”,一直哭穷?

【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师】其实呀,我觉得你们特别“不聪明”,明明有那么多、那么好的“生财之道”,你们却放弃了,真是太可惜了。

【生】(眼睛发光)哪里呀?说说看,说说看!

【师】其实很简单,就是每周都帮助几个人,然后你就会收获很多很多的青石币呀。

【生】(泄气)唉,我还以为是什么好办法呢,没劲!

【师】(故作惊讶)怎么了?为什么这么说啊?

【生】老师,您都不知道您多抠门。我们帮助他人,按规定才得到200青石币。但是,我们每个月的“消费”,您知道有多少吗?每个月都财政赤字啊!

【师】啊?难道你们不知道怎么生财吗?

【生】生财?!怎么生财啊!

【师】所以,我觉得你们的“财商”不够嘛。你们看看,如果你能帮助他人,他是不是会经常来找你?你自己会不会更加努力?你的成绩会不会提高?你的表现会不会变好?老师是不是也会表扬你?学习上还会不会多做点题目?做题遇到问题时会不会向老师提问?提了问会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表扬你之后,你会不会有动力继续做题?这个过程可以分成10个环节,但是你数数看,其中有几个环节是可以得到青石币的?

【生】(愣住了,然后恍然大悟)1、2、3、4、5……10!原来每个环节都是可以获取青石币的呀,我们原来只拿了一部分呀!

【师】(在边上得意地笑)

从那以后,“国库”经常空虚。再也没有孩子说自己的经济实力不够了,而且班级的学习氛围和人际关系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生硬地说教,不强迫性施压,但是借助“因材自教”运行系统,让孩子们主动寻找到了机会相互帮助并自觉学习。

5.系统运行的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磨合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譬如,引入金融管理的方式,学生会不会有功利心?每年是不是要调整?学生的欠条出现后,怎么去调整?这一系列问题也为“因材自教”运行系统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我们基于以下三个问题做解答:

第一,在班级建设中引入青石币,是否会造成思想上的功利?

这是一个很多人担心的问题,我想谈两点。首先当下教育和生活的功利如此之多,功利这一说法并不仅仅是针对货币的。我们在班级建设中,不应该总是盯着功利与否,而要注意有没有去实践。其次,“因材自教”归根到底只是一种制度,任何制度的实现都不仅仅依靠操作方式。在班级中,班风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良好的班风会避免很多问题的出现,这就是教育环境的作用。

第二,学生在成长,运行系统每年是否需要调整和改变?

我们每年暑假都会召开网络会议,对学生在一年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然后找出不合理的资源进行修改。同时,在平时实践中发现资源有问题的时候,就由内事管理员做好记录,等到暑假再一起讨论。所以,我们每年的资源都和前一年不同,这样就保证每一个学期,学生都可以更新自己的想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源。

第三,“因材自教”运行系统中制度化的冰冷和教育人性化的温暖有落差,该怎么解决?

归根到底,这是一种制度在班级建设中的实践。当学生为了还清“欠债”去努力的时候,我关注到了他的无奈和悲伤。教育,本来应该是温暖的,是帮助人成长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成长该怎么拥有那份温暖的动力呢?青石班选择了做“青石漂流瓶”,就是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设计一个漂流瓶,在里面写好问题的内容,让瓶子按照预定的规则在教室里漂流。在实践中,很多孩子都说,当漂流瓶出现的时候,看着那么多同学的发言,自己特别温暖,感觉自己总是在被关注、被帮忙,这样,对自己努力坚持的路,也变得有信心多了。

名词所有格 & 中考真题

名词所有格是表示名词所属关系的一种形式。名词所有格的构成有’s所有格、of所有格、to所有格和双重所有格四种形式。

  1.“’s”所有格。

  (1)概念与形式

  一般情况下,表示有生命的人或物,在单词末尾直接加’s 表示所有格。如:the boy’s mother 男孩的母亲;Tom’s bike汤姆的自行车;the children’s toys孩子们的玩具。

  (2)’s 所有格使用7注意:

  ①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其所有格形式只在词尾加“’”。如:the teachers’ office教师办公室;the students’ books学生用书。

  ②表示两者或两者以上共同所有,把’s 加在最后一个名词上。如:Lucy and Lily’s room 露西和莉莉的房间(两人共同的房间)

  ③表示各自拥有某件东西时,每个名词后都要用所有格形式。如:

  Lucy’s and Lily’s rooms 露西和莉莉的房间(两人各自拥有自己的房间)

  ④表示时间、距离、金额、重量、国家、城市等的词,它们的所有格用’s 的形式。如:two days’ trip两天的旅行;today’s newspaper 今天的报纸;two hours’ walk两小时的徒步路程;ten minutes’ drive 十分钟的车程;three dollars’ worth三美元的价值;China’s weather中国的天气;Beijing’s streets北京的街道

  It’s about twenty minutes’ walk from my home to school.从我家到学校步行大约二十分钟。

  ⑤表示店铺、医院、学校、住宅及公共建筑时、名词所有格后常常不出现它所修饰的名词。如:at the doctor’s 在医务室;at Tom’s (home)在汤姆家;at the tailor’s (shop)在裁缝店;at the butcher’s (shop)在肉铺;at the barber’s (shop)在理发店。

  ⑥有时为了避免重复,如果一个被名词所有格修饰的名词指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或两个名词所有格所修饰的名词相同,往往可以省略第二个所有格后的名词。如:

  It’s not Jane’s mistake,but it’s Jack’s (mistake).这不是简的错,而是杰克的错。

  ⑦英语中常用 ‘s 或s’表示的节日名称:

  Children’s Day儿童节;Women’s Day妇女节;Teachers’ Day教师节;Mother’s Day母亲节;Father’s Day父亲节;New Year’s Day新年;April Fool’s Day愚人节;Valentine’s Day情人节。

  2.“of+名词”所有格

  表示无生命的物体的名词一般与of 一起构成短语,表示所有关系。如:the windows of the room 房间的窗户;the cover of the book书的封面;the title of the film 电影的名字

  注意:

  表示有生命的东西的名词,在某些情况也可用of+名词表示所有关系:the works of Marx,Engles,Lenin and Stalin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著作;the name of the girl wearing a new skirt穿着新裙子的那个女孩的名字。

  3.“to+名词”所有格。

  当key,answer,way,bridge,entrance,exit等表示所属时,要用to 表示所属关系。如:the key to the door门上的钥匙;the answer to the question问题的答案;the bridge to the knowledge通往知识的桥;the way to our school去学校的路;the entrance(exit)to the shop商店的入口(出口)

  [歌诀巧记]

  答案钥匙桥,道路出入口,如果表所有,介词to打头。

  4.双重所有格

  (1)概念与形式

  把of所有格与’s所有格结合在一起表示所有关系称为双重所有格。双重所有格的结构形式为:名词+of+名词性物主代词或’s所有格。

  (2)双重所有格的3种作用

  ①表示“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这时of所有格和双重所有格在单句中意义比较接近,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如:

  He is a friend of my father’s=He is one of my father’s friends.他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着重说明我父亲不止一个朋友)。

  He is a friend of my father.=He is my father’s friend.他是我父亲的朋友。(着重说明他是我父亲的朋友)

  ②表示部分概念,在所修饰的名词前往往有一个表示数量的词。如a,two,some,any,several,few,no,many等。如:

  a work of Mo Yan’s莫言作品中的一部;

  a latest work of Mo Yan’s 莫言的一部最新作品;

  another work of Mo Yan’s 莫言的另一部作品;

  any work of Mo Yan’s 莫言的任何一部作品;

  some/most/many works of Mo Yan’s 莫言作品中的一些作品/大多数作品/很多作品;

  several works of Mo Yan’s 莫言的几部作品;

  a work of hers/his/theirs/ours/yours 她/他/他们/我们/你们的一部作品。

  ③表示赞扬、批评或厌恶等感情色彩。一般所修饰的名词前有一个指示代词this,that,those,these等。

  That performance of girls’ was excellent.女孩们的那个节目精彩极了。(含赞赏意味)

  I hated those words of Mary’s.我讨厌玛丽的那些话。(含厌恶情绪)

  I like the bike of my brother’s.我喜欢我弟弟的这辆自行车。

  That car of my uncle’s is made in America.我叔叔的那辆汽车是美国制造的。

  Look at those books of Henry’s.看亨利的那些书!(多么乱啊!)

  (3)双重所有格与of所有格疑难解析

  ①a photo of Jack’s与a photo of Jack

  前者为双重所有格,指杰克所拥有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不一定是杰克本人;后者of所有格,指照片上的人就是杰克。

  ②a friend of my father’s与a friend of my father

  前者指多个朋友中的一个;后者指的是朋友关系,而不是其他关系。

  He is a friend of my father’s.他是我父亲的一个朋友。

  He is a friend of my father.他是我父亲的朋友。

  【中考速递】

  1.[山东东营中考考题] — Are you sure this is a photo _____,the famous comedy actress?

  — It surprised you,didn’t it?But she was once really thin.

  A.Jia Ling B.Jia Ling’s

  C.of Jia Ling D.of Jia Ling’s

  2.[青海省中考考题] — What is _____ brother?

  — He is a policeman.

  A.Jim’s and Paul’s B.Jim and Paul

  C.Jim and Paul’s

  3.[广东省中考考题]Katherine was excited to receive a dozen of roses from her husband on _____ Day.

  A.Woman B.Women C.Woman’s D.Women’s

  4.[新疆乌鲁木齐中考考题] — It’s easy to travel from Urumqi to Lanzhou by taking high-speed railway.

  — Yes.It’s only _____.

  A.eight hours ride B.eight hour’s ride

  C.eight-hours ride D.eight hours’ ride

  5.[黑龙江龙东中考考题] — Whose room is this?Is it the _____?

  — Yes,it is _____ .

  A.twins’;Tom and Tim’s B.twin’s;Tom’s and Tim’s

  C.twins’;Tom and Tim

  【答案点拨】

  1.答案:C 句意:“你确信这是那个著名喜剧女演员贾玲的照片吗?”“这出乎你的意料了,是吗?但她曾经确实很瘦。”The photo of Jia Ling和The photo of Jia Ling’s都表示贾玲的照片,后者表示照片属于贾玲,但照片上的人不一定是贾玲本人,而前者表示照片上的人是贾玲本人。由句意可知选C。

  2.答案:C 句意:“吉姆和保罗的哥哥是做什么的?”“他是警察。”由句意可知是两人共同拥有,应在最后一个名词后加所有格’s,故选C。

  3.答案:D 句意:凯瑟琳在妇女节收到来自她丈夫的一打玫瑰,她非常兴奋。“妇女节”英语是Women’s Day,故选D。

  4.答案:D 句意:“乘高铁从乌鲁木齐到兰州非常容易。”“是的。只有八小时的路程。”以s结尾的复数名词所有格直接在词尾加“’”,表示“八小时的路程”用eight hours’ ride,故选D。

  5.答案:A 句意:“这是谁的房间?它是那双胞胎的吗?”“是的,它是Tom和Tim的。”根据句意可知这两个空都要用所有格形式,排除C项;根据问句的room可知是一个房间,排除B项。故选A。

Multiple Methods

曲线救国

最近流行的病毒,呃,其实不是病毒,是微生物,叫
支原体
Mycoplasma
这明显是个合成词,由myco-真菌 + plasm-等离子体;血浆构成

本来是想每天放一小篇英文泛读,可最近很忙。就有空放吧。最近有文章说学历贬值,其实学历只是背了锅,本质上是制度设计的事,这个不适合深入。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吧。国外很多大专院校-College,或者也叫Community College也可以去上的,美国的话,我知道College就读生也同样可以申报大学-University, 比如哈佛;哥伦比亚,一样的,可以曲线救国,而且曲线救国的方式很多,不嫌麻烦的话,也可以去俄罗斯留学;要求更低。Money的是要的,大大地要的。

所以,宝爸宝妈们不要焦虑,可以考虑去新加坡;马拉西亚;北欧上大学,很多人都说是野鸡大学什么的,那真的是不懂的胡说八道的。全球高校有一些公认的证书需要你提交,比如:SAT;ACT;IB;GPA;TOEFL;Second Lagnuage Level

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学术评估测试
ACT=American College Test=也就是所谓的美国高考,有些美国大学需要提交;有些美国需要提交的是SAT,大部分美国大学需要提交SAT成绩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国际文凭组织
GPA=Grade Point Average=学分,这个中国也有,好像中学只有北上广有
Second Language Level=第二外语水平,日语;西班牙语;法语… … 比如有些美国大学要求西班牙语必须达到DELE B2
DELE=Diplomas de Espanol Lengua Extranjera=西班牙语水平学历测试

这些硬东西,全球各国的大学要求都不一样,官网上都有,对照着拿就可以了。注意SAT中国没有考点,最近的考点在香港和新加坡;日本,提前给孩子办护照。

呃,这个外语,好像还是很重要地。前段时间,连官媒都在提弱化英语;大学考试取消英语,连美国大学考试都没有取消英语,这么早取消英语,是打算天天过年吗?

我们的教育,该变革了

我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可能是我过于悲观了吧!

原因是因为两件事儿,一个是我又看了一次微软open ai 的发布会,另一个是看到很多学校对学生封闭圈养化的管理和老师们不得不完成的各种形式主义任务。

当这两个事儿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不得不直视两种文明所产生的巨大差异。

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剧烈的变革,人工智能的高度达到了无法想象的程度。

当我第一看到微软的人工智能发布会的时候,我感觉这个东西非常牛叉,仅仅通过与GPT对话,就能创造你需要的应用,甚至能把这个应用放到商店里赚钱,但随即一种恐惧感涌上心头。

我不知道该如何使用这个东西,或者说,我没有了使用它的创造性的思维,我想象不出我可以用它去完成哪些事情!

我该怎么形容这种可怕呢!

就像是,一把高精狙摆在你面前,可是你不知道怎么装弹、瞄准、击发,你明明知道这东西很厉害,可你只能把它当成烧火棍。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如今的教育环境,学生的状况其实没必要说了,每个人都能看到。

今天减负、明天减负、一直都在减负,但负担反而越来越重。

老师也不轻松,那位女老师的自杀仿佛是昨天发生的,可惜的是,她的死似乎并没有改变什么。

家长更不轻松,很多教育系统的任务,无形当中都施加到了家长的头上。

学校,本应该是最朝气蓬勃,最有创造性,最应该与这个世界接轨的地方。

可现在,乌烟瘴气、死气沉沉。

或许,这样的教育环境能培养出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但可悲的是,未来的世界,不太需要这种只会学习却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肉机器。

人机协作的时代已经来临,或许我们不再需要小镇做题家了,我们反而更需要小镇创造家。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硬生生的端着一盆水往你脑子里灌,能灌多少是多少,并不在乎灌进去的这些知识能有什么作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就是我们上学的时候,自己仿佛是知识的垃圾桶。

根本不知道这些知识对自己的生活有啥用,囫囵吞枣的学,等一出社会,就全给扔了。

为啥呢?因为我们早早就没有了创造性思维,以至于我们学的那些跟垃圾无异。

我们的教育有些本末倒置了。

我们现在教育是啥,是你得听话、得板正,我们都希望学生能飞起来,可我们先把学生的翅膀给砍断了。

我们的教育模式真的应该改改了,真的不应该再把考试分数放第一位了。

如今,创造性思维才是最牛的生产力。

错过了幼小英语黄金期,别再错过初中英语翻盘期

孩子越小,语言学得越快。唱唱跳跳,开开心心,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有时间,没压力。自然习得,轻轻松松。 

所以,幼儿园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 

抓住这个幼小英语黄金期,后面初中高中英语…只要保持基本的听读量,就可以轻松胜任。 

幼儿园小学英语,比较简单。有的地方小学三年级,学校开始有英语。图片

考试呢,也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只要孩子把学校英语书的内容读熟背熟,考个90多100分,那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个时候,家长也会觉得,孩子的英语不错,跟着校内学,开开心心,有个快乐的童年就够了。

不多想什么课外拓展,什么提前学为后面高年级难的内容做准备。白白错过了英语学习的黄金期。 

在孩子5-6年级,英语差,掉成绩,上不去了,才想起要补一补。

有的是上了初中,学科多,学业重,时间紧,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成绩出现下滑。

怎么办?  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有。

初一,是最好的翻盘期。图片

英语学习的内容,不管是难度,还是深度,都没有很大的落差。做好计划,随时翻盘,反超领先。

初二,是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内容主打:多,密,强,难,深。

单从学校英语书,就能嗅到信号📡图片图片

这个点,之前在初中英语,7年级吃老本,8年级断崖式下跌,9年级… 有分享 ,这里不再赘述。

大家可以去回看,最好可以拿着孩子的学校英语书,对着看。

把7-8-9年级的英语书一字铺开,你就会发现,再不提前计划做好准备,真的就分流,连招呼都不打的那种。 

初三,是高强冲刺期。 

内容直逼中考英语,比如👇这样的👇图片

内容何止:多,密,强,难,深。最厉害的就是:快。

节奏快得,就连吃饭,上厕所都得小跑着去的那种。 

你不快,学校老师同学都会推着你快。你不快不行,跟不上啊!   

初中最后一年,所有科目都在抢时间,抢精力。

不是迫不得已,千万不要等到初三,才想着去补救。 

不是说初三就没得救,而是成本代价太大了。 你和孩子,都饱受内心的煎熬,何苦?

为什么不在初一,初二,甚至早在小学阶段就提前做准备? 

俗话都说,不打无准备的仗。 

大家也经常跟孩子说,要做好准备,做好计划。 可是,准备计划,不是你跟孩子说了,他就会做,他就能做好的。

做好准备计划,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一项隐形的内核技能。 

在孩子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孩子需要家长,需要老师,需要有人带着他,一步一步去做。

让孩子懂得:

为自己的学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按计划执行。去做,去总结,去反思…

用英语去学习各个学科,用英语 + 的思维去探索更多的兴趣,找到自己人生更多的可能… 

把学习英语的问题,当成人生路上的成长问题…   

“明知不该吼孩子,脾气上来忍不住”?试试这4招简单又有效

风在吼,娃在哭,老母亲在咆哮……

你家会经常上演鸡飞狗跳的大片吗?

我们总说孩子是个小炸弹,轻轻一点,就能原地爆炸,老母亲又何尝不是呢?

工作压力、夫妻关系、现实焦虑、童年经历都会造成老母亲情绪激烈,习惯用大吼大叫来解决问题:

不睡觉——吼他不吃饭——吼他磨磨蹭蹭——吼他撒泼耍赖——吼他吼他、吼他、还是吼他……

有没有觉得老母亲才是一颗定时炸弹,而且还是一点就爆的那种!

可是吼完看到他可怜巴巴的样子又后悔自责到不行:

“她还是个孩子,为什么不好好说呢,非要去吼他!”

“我发誓要做个好妈妈,一定不吼叫了”。

可“惨案”还是会如期进行,当吼叫成为日常,孩子必定不会像刚开始那样怕你,任你吼的再大声,他们也只会充耳不闻,而你只能继续加码升级!

就这样陷入了吼叫—自责—吼叫—自责的恶性循环中了……

图片

01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

有一个妈妈在朋友圈分享说“刚刚吼完孩子,真的很后悔,心疼儿子成为了我情绪不稳定的牺牲品。”

引起了大家的同感。多少孩子在默默地当着父母的出气筒啊。

讲真,孩子真的需要你这样去骂吗?

其实,很多时候你的焦虑往往比孩子的问题本身更可怕。

比如一个孩子刚刚学说话,口齿不清,一着急就结巴。

我想很多父母都会遇到这种情况。

儿子有时候急着跟我说一件事的时候,就会急得说不清,我会听着,告诉他慢慢来,一句话允许他说几遍。

慢慢地,他不再说话打结,表达越来越流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说不清,心里很着急,这个孩子今后读书怎么办?会不会变成一个结巴子?怎么办?

被焦虑控制之后,父母就会严厉而急切地关注这个问题,第一遍可能耐心教导,第二遍还老样子。

直接就劈头盖脸地骂过去,结果孩子越说越结巴。

本身一个不严重的问题,被父母焦虑的情绪影响着,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图片

02

吼孩子时,你知道孩子的感受吗?

我们常常只在乎自己的感受,而忽视孩子的感受,这是很多父母及教师的一个弊病。

父母打着爱的名义,用父母的权威,期待孩子能够言听计从。

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固执的坚持或者犯了小错的时候,就去威胁吼叫。

带着情绪的教育是最无用的教育。

因为你在吼叫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被封闭的,因为心理保护机制会让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有的孩子会用手捂住耳朵躲避,有的孩子用哭来保护自己。因为你吼叫造成的伤害太大。

在父母吼叫伤害中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瑟瑟发抖,他们靠着天马行空的神游来逃避令人恐惧的现实世界。

父母一两次的伤害,孩子会把伤口修补好,因为只要改了就还是我的好父母,不过还是会留下满身伤痕!

如果时间久了,吼叫成为教养习惯了,那父母就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伤害了。

不要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其实他们什么都明白。

孩子的内心很柔软。小小的他们会犯错。

成长就是一个犯错和改错,叛逆到懂事的过程。

孩子总是愿意原谅“暴力父母”的过错,知道父母是心情不好,不是不爱我。

图片


孩子永远善良地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理解父母,而我们呢,是否也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

在为人父母的路上,能一次也不吼叫的父母我不知道有没有?

因为我自己也曾对着孩子发过火,看到孩子吓怕的样子,非常的后悔。

所以我就想着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确实如此。

03

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1. 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

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

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

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图片

2. 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

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

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图片

04

怎样不吼不叫地管理孩子?

1. 对孩子的要求,简单干脆

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

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

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是唠唠叨叨的吗?

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一种要求方式是:我跟你说过几遍了,自己的书别乱扔!

一个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多丢人!

自己东西自己做不知道么?从小就得学会独立!

另一种要求方式是: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

大家觉得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图片

2. 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

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看电视了。

对比一下,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图片

3. 犯错时,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

斥责孩子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自己说,错在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了?”

家长们的想法是好的,企图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

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

孩子眼中一件无所谓的事,竟惹得家长那么生气,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选择。

比如还是不做作业就看电视这件事,不妨跟孩子说:

作业不做完就看电视,是不对的,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还能看一小时电视;

二是今天随便看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碰电视了。

自己选!

图片

4. 最关键的: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放下身段

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

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

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

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

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

从8年级英语书,看中考英语测试真相

前段时间,把初中英语,7-9年级的学校英语书做了一个整体解读。

总结出一句话,做了一篇分享初中英语,7年级吃老本,8年级断崖式下跌,9年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可怕的现象?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8年级英语,开始出现复合句,各种宾语从句… 也就是长难句。图片

第7-8-9-10模块,连接着4个模块,大量密集地聚焦在,复合句和宾语从句。 

为了更直观地感受这些长句的威力,我们翻到每个模块对应的具体内容看。

第7模块,出现2-3行为一个句子。 

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阅读速度跟上,同时理解速度也要跟上。图片

第8个模块,出现that从句

需要理解that在整个句子的逻辑关系。图片

逻辑关系不清,理解就会不到位。

尤其是同一个句子,出现2个that的情况。

比如这里的句子:I pulled a leaf off a plant, but Lingling’s uncle said that it was wrong to pull leaves off plants and that we should protect everything here. 

这里的两个that,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逻辑关系。学生要能拎得清。

第9模块,如果单纯从文本上看,好像并没有多长。 图片

反而是出现不少用逗号隔开的句子。

如: She looked at me and, without a word, smiled. 

一个句子,两个逗号。

越是这样的句子,越容易被忽视。很多同学,在阅读时,不会去注意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恰恰影响着你对文本的理解。 

上面是通过学校英语书,看到的长难句。

那么,这些长难句,是如何出现在中考试卷里的。 

我们来看看往年真题卷,以阅读的C篇和D篇为例。 

为什么是CD篇? 

因为AB篇,都很简单。

如果说AB篇是基础篇;那么CD篇就是拉开差距的重难篇。

说阅读不行的,都无一例外,拜倒到CD篇。

                          看C篇图片

篇幅不长,也就4段。但仔细阅读,感觉也不是那么简单哦。

开头第1句: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what’s more important, looking fashionable or feeling comfortable? 

以问题开篇,引导思考。带有what宾语从句,还有looking… or feeling…这样的动词ing形式… 

阅读到这里,学生需要快速理解

what’s more important

(what’s)looking fashionable

(what’s)feeling comfortable 

这三个都是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的 宾语,且是并列关系。 顺着这3个点,就能猜测下面要讲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说,已经占领了整篇文章的制高点。 

                  再来看看D篇图片

文本篇幅也不长,但加上题目,阅读量一下子就翻倍了。 

因为,读题,也是一种阅读力。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力。 

在D篇的题目里,很多同学都会说,文章里找不到答案。

一难,话题不熟。比如医疗,环保,科技等,这些话题都是接触比较少的。所以,词汇量和背景知识,这两个层面,就带来了双重的理解障碍。 

二难,要再来个句子变长一点点,理解起来就更费劲了。 

三难,要来个题目问得委婉一些,绕个弯什么的,简直就是雪上加霜,火上浇油。 

现在,能理解孩子面对这样的阅读时,内心的那种翻江倒海的抓狂情绪了吧。

这种情绪,在考场这样一个紧张严肃的场合,又会变得更加紧张。 

所以,看似一篇阅读,实际上考验的是孩子从知识,到技能,到心理素质方方面面。 

从8年级学校英语书的重难点,看中考的测试真相,希望能帮助大家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英语学习上做好未雨绸缪,也帮助孩子学会自己做未雨绸缪。 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

懂得把学习英语的问题,当成人生路上的成长问题…   

如果你想要提升孩子的英语学习力,但又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欢迎你加入

3个月英文学霸私教课。Fay手把手带你的孩子提升英语,提升学习力。

你的孩子没有安全感,一眼就能看出来

孩子童年时期建立的安全感,是其一生幸福的宝藏。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会发出温煦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人的安全感,从刚来到这个世界就已经开始建立;

年龄越小,安全感的需求也越大,而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身边的父母。

可以说,安全感就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

婴幼儿时期建立的安全感,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图片

一个安全感被破坏的孩子,在成年时期会深受其影响。

比如社交恐惧缺乏自信心等等,这都与童年时期安全感缺乏息息相关。

一个孩子只有建立起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够开心、自由的健康成长。

父母想要养出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就要注意这3个育儿细节。图片

0-3岁,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一般来说,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这段时期父母能否给予孩子建立安全感,决定了他一生与外界的情感链接模式。图片

孩子出生后,虽然肉体已经与妈妈分离,但其精神上却依然是一个胚胎。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未知的,他们通过父母的表情、神态、语言、反应,一点点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可以说,3岁前的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仍然与妈妈是一个共生体。

在这段时间,如果孩子能够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

尤其是妈妈,如能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孩子就会感到舒适与满足,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说,儿童出生后三年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儿童一生的任何阶段。图片

出生后的2-3年儿童所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

在这一期间,如果他受到伤害、暴力或其他障碍的影响,其个性就会发生偏离。

可以说,成人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所遭受的障碍。

因此,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3岁前安全感的建立,因为这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图片

呵护孩子安全感,这三点很关键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给大家下面3条建议,希望能够给您一些好的借鉴和启示。

1、情绪越稳定,孩子安全感越足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曾经对孩子发过火,看到父母发火,孩子会本能的害怕。

如果父母对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当,一定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对于那些懂事而敏感的孩子而言,他们会觉得是自己惹父母生气。

父母的情绪总是变化无常,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小心翼翼,做什么事都缩手缩脚,因为他时刻担心自己做错了。图片

父母脾气暴躁,会严重打乱孩子的情绪,而父母情绪稳定、平和,则会是孩子安全感的最好来源。

尤其是妈妈,情绪稳定,对孩子来说意义更为重要。

一个情绪多变的妈妈,时而回避、冷漠,时而焦虑、易怒,难以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孩子也容易形成极端性格、自卑、害怕社交,也就不会建立起内心的安全感。

2、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是孩子得到心理上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尤其孩子越小,越需要更多的陪伴。

然而,生活中父母很难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有些家长看似在陪孩子,但心思却不在孩子身上,孩子独自玩耍,而自己却想着工作的事情,或者干脆玩手机、打游戏。

图片

优秀的父母,总是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比如,积极跟孩子互动,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在孩子提出要求和问题时,父母应该及时回应,并跟孩子积极互动起来。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及时、快速的回应,能够在亲子之间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

高质量陪伴,父母是全情投入的,眼睛在观察孩子,大脑在思考孩子的行为方式,心灵在体会孩子的感受。

凡是认真、有效地陪伴孩子的父母,哪怕是通过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都能很快知道孩子的思想情绪处于何种状态。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图片

3、管教孩子时候,少用威胁的语气

“再哭,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不听话,妈妈就把你扔在这。”

生活中,为了能让孩子听话,很多家长喜欢说一些摧毁孩子安全感的话。

虽然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暂时“听话”,但却会让孩子变得非常胆小。

大人们随口而出的一句恐吓,却能让孩子深深记在心里。

在前段时间,在抖音上有个短视频非常受大家欢迎,那便是各种“吓唬”式育儿法。

比如,专治孩子不吃饭的“狠招”:妈妈给孩子喂饭,孩子不吃,妈妈也不着急,转头喂旁边的爸爸或者毛绒玩具,假装爸爸或玩具也不吃饭。

随后,妈妈将勺子放下,对着爸爸或玩具一顿暴揍,一旁的孩子都看得惊呆了。图片

有的家长忍不住大笑:这招虽然损,但真灵!

对孩子来讲,幼小的心灵会埋下阴影,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

这些吓唬的话和行为,如同鬼魅一般,会在孩子人生某个阶段里,唤醒内心的恐惧。

所以,永远不要用威胁、吓唬、不理睬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这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安全感关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也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父母需谨记:从小就建立起充分安全感的孩子,才是真正赢在了起跑线上。

教大专生逆袭清北生,他比李阳还疯狂

人生规划这门生意,从来不曾衰落过。

如果你是一个“基础青年”,没有过人的天赋,也未能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初中三年,摸鱼两年,职高都考不进去。别的人生规划导师可能只会告诉你,早干嘛去了。

不过,这个胡子拉碴的中年男人会告诉你:“稳了”。他以极其抓马的方式出场,一瓶矿泉水浇在头上,声嘶力竭地吼到,“所有人都告诉你,废了,要重开了,只有暴叔在认真教你发育。”

然后,在接下来不足2分钟的时间里,暴叔会安排好“基础青年”的一生。初中毕业开始搞钱:“欢迎业主回家”“您点的外卖放门口了”,成年后第一时间考驾照、拿绿牌,进入“乘客请系好安全带”模式,20岁卖了网约车,申请个澳洲、加拿大的语言班和职业大专,人生正式进入主线任务,起飞也从这里开始。弹幕一片“稳了”,夹杂些许嘲笑:“图穷匕见”。图片

网友评论

没错,这位暴叔,是专门给学生们规划如何留学的。跟张雪峰不同,他有自己的细分赛道:低分群体、基础青年、普娃。“跟着暴叔,稳啦”,这是他的经典台词。

有人是这样总结的,600分去看张雪峰,不要在暴叔这里凑热闹。在他这里,600分可能寄了,但高考300分肯定稳了。没错,低分也有逆袭的机会。在他的人生规划公式里,只要找到合适的路,通过一番升学操作,摆脱原来的学历,便可成功上岸海外,实现人生逆袭。

暴叔的账号互动区,有人在嘲讽揶揄,有人真正在寻找逆袭的出路,也有人真诚地发出疑问,这样的人生规划,真能实践出来吗?没人知道,人生逆袭,哪有公式可言。图片

普娃的出路

暴叔讲留学面对的同学,主打低分逆袭群体。他们是学习能力平平的“读大专”“高考300分”,但是希望能“初中升硕士”“高中升博士”,而这听起来很难实现的搭配,都能通过不同的海外留学项目,勾勒出相对应的愿景。

比如,大专生要怎么赚钱?——

与其在国内花费心思考研,不如先通过外卖、保安、网约车主的工作积累资本,再通过海外一年读硕士的方式,直接升级硕士学历;

大专水平的普娃怎么升博士?——

高二结束,直接冲澳洲科廷大学新加坡校区,这个本科只要读两年就毕业了,随后申请科廷本校的物流供应链硕士,再走向马来西亚科廷大学的商科博士,三年后,24岁就博士毕业了。图片

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还有担心孩子高考失败的家长,他建议只需要从小干好三件事,学英语、锻炼身体和存钱,即使是中专毕业后,也能申请加拿大的职业大专,开挖掘机、学装修工程,这些海外没人干的蓝领专业足够赚钱,只要在海外拼个几年,回到中国就能买房了。

总的来说,暴叔不建议学生花时间走国内的升学途径,而是直接走新加坡、沙特、澳洲这些地方的冷门专业,或者小众的中外合作项目。两年时间完成国内四年时间要做的事,听起来颇具吸引力。

而暴叔最具标志性的视频风格,是用一壶凉水浇到自己头上的开场,还有他那歇斯底里的讲话方式。图片

暴叔的视频以凉水浇头作为开场

和其他质问你、批评你的人生规划导师不一样,暴叔的口头禅是“稳啦稳啦”,在这里没有失学和跌落社会阶层的担忧,也没有牛马的工作和人生,“普娃”“普通人”“工薪家庭”都有了对应的搞钱渠道,甚至是“恋爱脑”也有出路。

每段视频的最后,都是一句呐喊:“跟上暴叔的节奏”。图片

跟上暴叔的节奏

凭借这样的吆喝,如今“暴叔讲留学”在各平台粉丝暴涨,抖音385万,B站127万。同样是凭借信息差的优势,他被称为留学界的张雪峰。图片

暴叔在抖音平台有385.4万粉丝

那么,暴叔的节奏是什么节奏呢?仔细来看,他所对应的道路,都需要付出长达数年的时间,而且像东南亚、中东国家这样的冷门留学地,可以借鉴的经验并不多,这样一条少有人走的留学道路,多少人实践过,不得而知。这也是他粉丝和看客们的困惑。这种另辟蹊径的方式,也许能实现逆袭,但风险未知。

很难说,暴叔的人生规划,到底有多稳。
图片

“暴叔悖论”

知乎上,评价暴叔有一个说法叫“暴叔悖论”,那就是他“整天教中专生如何逆袭,但是能跟上暴叔节奏的不至于沦落中专。”

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一语中的。

升学道路里,信息差固然重要,执行力和可实践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暴叔最强调的一个方法是:提高英语能力,不过这几个字我们从小听到大,真正执行起来又仿佛纸上谈兵,多少人还停留在背abandon的阶段。简单举例来说,以国际上通用的雅思考试为例,听力、阅读、口语等一大堆材料,这个备考的过程往往需要用上数个月到一年,很考验人的能力和意志。

而且,经历过雅思考试的考生会知道,中国的口语考官见多识广,很容易分辨出学生是否在背诵答题的模板,如果一旦识别就会扣分,而且还存在压分的情况。为此,不少考生会专门飞去周边东南亚地区考试,为的是考出一个较为理想的英语分数。图片

《天才枪手》剧照

如此这般折腾,出国留学的语言关,并不比学好其他任何一门专业技能要容易。

至于,海外的大专是否比国内大专更受欢迎,赚钱更多?一位有意移民海外的人告诉南风窗,在加拿大从事蓝领工作确实收入不错,但是修水管等工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是一个相当系统的工作。比如施工前要看懂当地的市政规划图,在整个修缮过程中要有法律知识的储备,为此,他在香港本地读了一个屋宇设备工程的研究生专业,提前学习相关知识。

暴叔的视频走红,也有不少正规的留学中介出来现身说法,他们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光是通过做保安和兼职开网约车获得收入,在银行流水这一关就难以通过签证。而且,相关签证的拒签率比较高,这条路没有想象中的平坦。

其次,暴叔口中的普娃只是成绩普通,家境很难普通。有博主计算过,在主流发达国家留学两年以上至少需要上百万,“这样的孩子叫普娃?”图片

《小欢喜》剧照

从行业角度来说,留学中介的咨询服务本身产业链很长,人们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进行决策和思考,留学中介也在不断入局短视频和直播领域,但表现一般。而暴叔则从众多的同行中跑出,他让原本长链条的留学决定变得轻松,用个人的IP成功实现了流量引导,这个才是他在从事的生意。

在转变视频风格前,暴叔还是一个穿着polo衫讲解留学申请细节的普通博主,当他创造出“用凉水浇头”“稳啦稳啦”的开场方式后,视频播放量逐渐提升,并且引起话题,也在留学圈产生了波澜。

只学英语教材的弊端 超乎你的想象

孩子们进入学校,上英语课,每周学习一单元,记忆课本上的单词、句子。

孩子们这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是intensive study reading(精读)。

家长说不行啊,学校学得还不够,回家又忘了,给孩子再报个课外辅导班吧。那么,在辅导班里老师又教了一遍不同版本的教材,还是学习新知识,机械训练词句。

转了一圈还是在做精读,孩子被动地接受记忆。而且频率是一周一次。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下次再去辅导班的时候可能已经忘记了70%。

所以,学了2-3年的英语,看起来进步并不大,似乎在这两点一线的学习阵地,少了点什么。

少了什么呢?

少了复现频率和快乐的感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泛读。

我们来看看课堂上孩子都学了什么?课堂上教的是什么?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语言点的学习(language-focused),也要注重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focused),但在国内,大多数老师都是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出发的language-focused teaching, 我们可以从英语课本中看到,老师更注重分析词汇的词性、用法、语法教学。
图片
课堂上的英语学习是精细的学习,学习新单词、语法和语言特点。这种模式是教师起主导作用,老师掌控方向,通过大量的练习,学习单词、语法,做阅读训练题。这些活动都是聚焦“studying”学习语言,而且所有的学生都是接受同样的输入内容。通过教材的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单元的词汇、语法知识点,每一个单元被设计的都是学习新内容的,称其为“线性设计”。这么设计的一个问题是,所有这些设计的日常学习内容,没有复现的机会,没有在生活中实际运用的机会,所以叫“one hit teaching”,我们都知道仅仅通过1次的教学活动,就让孩子学会语言中词语或者句子的实际运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图片

即使在课文中会出现看似成段的文本,但也仅仅是为了呈现语法,学生在读这些小片段的时候,虽然眼睛也是在看文字,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想想你在看小说或者读报纸的时候吧,你会揪住每一句的语法吗?会盯着那个不认识的人名去查字典吗?不会,你会去获取整体的信息,享受故事情节的变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图片

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课本教材中,97%的课后练习都是关于语言知识点本身的学习,而没有聚焦有意义的听读学习。

图片

什么是meaning-focused activities?

简单来说就是老师输入东西要“meaningful”,学生在输出的时候也是“meaningful”,能够加深学生的已有背景知识,并且和现实产生关联

比如老师问一句:What’s in your bag? ,学生并不是千篇一律地把课本上的回答照搬下来,I have an apple. 如果这时学生能够翻看自己的书包,看到有一本书,有一个饭盒,可以说出:I have a lunch-box. I have a book. 这才是有意义的输出。

错过了幼小英语黄金期,别再错过初中英语翻盘期

孩子越小,语言学得越快。唱唱跳跳,开开心心,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有时间,没压力。自然习得,轻轻松松。 

所以,幼儿园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期。 

抓住这个幼小英语黄金期,后面初中高中英语…只要保持基本的听读量,就可以轻松胜任。 

幼儿园小学英语,比较简单。有的地方小学三年级,学校开始有英语。图片

考试呢,也是简单的基础知识。只要孩子把学校英语书的内容读熟背熟,考个90多100分,那是轻轻松松的事。 

这个时候,家长也会觉得,孩子的英语不错,跟着校内学,开开心心,有个快乐的童年就够了。

不多想什么课外拓展,什么提前学为后面高年级难的内容做准备。白白错过了英语学习的黄金期。 

在孩子5-6年级,英语差,掉成绩,上不去了,才想起要补一补。

有的是上了初中,学科多,学业重,时间紧,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成绩出现下滑。

怎么办?  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有。

初一,是最好的翻盘期。图片

英语学习的内容,不管是难度,还是深度,都没有很大的落差。做好计划,随时翻盘,反超领先。

初二,是拉开差距的分水岭。内容主打:多,密,强,难,深。

单从学校英语书,就能嗅到信号📡图片图片

这个点,之前在初中英语,7年级吃老本,8年级断崖式下跌,9年级… 有分享 ,这里不再赘述。

大家可以去回看,最好可以拿着孩子的学校英语书,对着看。

把7-8-9年级的英语书一字铺开,你就会发现,再不提前计划做好准备,真的就分流,连招呼都不打的那种。 

初三,是高强冲刺期。 

内容直逼中考英语,比如👇这样的👇图片

内容何止:多,密,强,难,深。最厉害的就是:快。

节奏快得,就连吃饭,上厕所都得小跑着去的那种。 

你不快,学校老师同学都会推着你快。你不快不行,跟不上啊!   

初中最后一年,所有科目都在抢时间,抢精力。

不是迫不得已,千万不要等到初三,才想着去补救。 

不是说初三就没得救,而是成本代价太大了。 你和孩子,都饱受内心的煎熬,何苦?

为什么不在初一,初二,甚至早在小学阶段就提前做准备? 

俗话都说,不打无准备的仗。 

大家也经常跟孩子说,要做好准备,做好计划。 可是,准备计划,不是你跟孩子说了,他就会做,他就能做好的。

做好准备计划,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一项隐形的内核技能。 

在孩子人生成长的初始阶段,孩子需要家长,需要老师,需要有人带着他,一步一步去做。

Преподаватель Aнглийского

Profesor de Ingles

在我看来,英语教师可以分成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专业不过关,连文本的词汇都认不完,对文本的讲解当然也就无从谈起。第二种情况是,专业还算过关,该认识的词汇都认识。但文本到底在讲什么,自己似乎说不清楚。第三种情况是,在第二种情况的基础上,教师有广博的百科知识,可以根据文本进行拓展,不仅使学生能理解文本,也能使学生享受知识的饕餮盛宴,接受“三观”的洗礼。这样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教授,而且也实现了教育的目标。

       凭借多年阅读积累起来的知识视野,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进行拓展,长到一个段落,短到一个单词,把我所理解的世界观、价值观等教育内容渗透在教学里(哪怕是几句话),从而体现出了教育的维度。最近几年里,我才感觉到自己进入了教育生涯的巅峰时期,而知识视野是一个重要的维度。那么,我在实际教学中是怎么做的呢?

      以“2019上海浦东高三英语一模试卷”为例。高三复习需要刷大量的题,然而为刷题而刷题是没有出路的——很多内容教师若讲不清楚,叫学生如何理解?

  Effectively understanding empathy involves viewing it as each person’s connection to the people and marketplace that surround them. A biological principle known as co-evolution explains that the adaptation of an organism i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a related object. Similarly, businesses and their leaders participate in co-evolution-type relationships. Business success depends on empathetic leaders who are able to adapt, build on the strengths around them, and relate to their environment. When businesses fail, it is often because leaders have stopped focusing on understanding their environment and instead stay separated in their own operations. Successful business leaders are receptive to disturbance and aware of what is going on in their organizations both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第一句的字面意思是:有个叫“共同进化”的生物学原则解释说,生物的适应是由一个相关东西的变化而引起的。类似地,企业和领导都会参与到这种“共同进化”的关系中。

       第二句的字面意思是:成功的企业领导乐于接受“干扰”,而且能意识到在他们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正在发生什么。

      在我看来,这篇短文是渗透世界观的绝佳材料,但需要综合系统论、耗散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我是这样讲的:

      我们需要理解两个概念:干扰和振荡。一个系统若是封闭的,它就与外界没有关系。开放系统则不一样。它能接收到外界的信息,即,外界信息对其有干扰的作用。外界的干扰会逼着系统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这个过程,便叫作振荡。

      根据生物学世界观,一个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否则难以存活。比如,前苏联与西方搞冷战和“铁幕”,关着门搞计划经济。结果时间一长,自己就崩溃了。当然,如果开放系统不能进行调整,结果也会是一样的,因为它毕竟未能很好适应外界环境。

      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入振荡时期。在这个过程里,各式各样的思想流派都进入了中国,无政府主义,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等等。中国也进行过很多次艰难的调整,比如戊戌变法,洋务运动等等。在经过不断尝试后(即不断的振荡),中国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并且取得了革命的成功。这个适应外界的过程,差不多经历了一个世纪。

      1949年后,新中国也有过一些挫折,比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等,社会进步不太明显,甚至还有一些倒退。其原因在于,中国仍然不是开放的系统。西方的市场经济本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必然会出现全球化。中国一直搞计划经济,显然不可能是开放系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政府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开始引入市场经济。至此,中国社会才开始变成一个开放系统,之后加入世贸组织也是必然之事。

       20年前,有一种叫柯达的胶卷,当时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但是,进入20世纪后,人类开始进入了数码时代。大家都知道,数码相机不使用传统的胶卷。然而,柯达没有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挑战,所以最终被淘汰了。当时,柯达品牌已经深入人心,柯达若能顺应潮流,研发出一些数码产品,也不至于从市场消失吧。

       跟柯达相似的,还有一种叫诺基亚的手机。诺基亚手机曾经风云一时,是响当当的手机品牌。然而,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智能手机是手机的发展方向。要说打电话的功能,诺基亚真是一款好手机。然而,智能手机远不是打电话的手机,而是一部集电话、互联网、计算机为一身的手机。因此,诺基亚未能跟上时代,被淘汰出局了。诺基亚消失了好多年,最近几年才开始研发智能手机,欲从市场蛋糕中抢回一点份额。

       从系统论来看,系统要维持和发展,都必须与外界不断交换信息、能量或物质。封闭系统由于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因此就会因为不断消耗能量而成为一个死亡系统。植物要生长,就要进行光合作用来产生新陈代谢,即排除系统内部的不需要的物质,同时从外界吸收一些东西。也就是说,企业家必然敏锐地判断出外部环境的变化(即干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即振荡)以应对环境的变化。若不能做到这点,企业就不可能存活很长时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与领导本来就有“共同进化”的关系。企业家不能随外界进化,企业就只有死亡。

      知识本来是一个系统,一个具有耗散性、生成性和自组织性的开放框架。在他的图式理论中,皮亚杰提出了“同化”和“顺应”,以及“平衡与不平衡”等概念。当外部信息与我们原来的认知一样时,这就是“同化”。如果不一样,我们的认识就与外部信息产生了不平衡。此时,我们会自动地调整原来的认知,以达到使我们的认知与新信息达到平衡。这样,我们的认知就是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从不平衡到平衡的一个过程,即一个“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我们的认知也就以一种螺旋式的方式不断上升,永无止境。所以,我们必须多读书,多倾听,借此来调整自己原来的知识结构。若是做不到这点,我们的大脑显然是僵化的,我们也就会变成傻逼。达克效应(D-K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缺能力的基础上得出自己认为正确但其实错误的结论,傻逼无法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辨别错误行为。这些能力欠缺者们沉浸在自我营造的虚幻的优势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思想水平,无法客观评价他人的言论。只要一听到跟他不同的观点,他们就会暴跳如雷,甚至对异见者进行人身攻击。简言之,真正的傻逼都是无可救药的。

       以上便是我在课堂上的拓展。耗时大约五分钟。

     听完的讲解之后,学生纷纷点头称是,这表明学生完全题解了为什么成功的企业家会乐意接受“干扰”。他们逐渐懂得,对于开放系统而言,干扰和振荡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没有外界“干扰”,或自己没有进行“振荡”,系统就会缺乏生命力,很快就会死去。

      在我的拓展讲解中,我渗透了生物学世界观,涉及了社会、经济(政治跟经济有密切关系,这里不便说政治,你懂的)、企业、认知等领域。其实这不奇怪,因为世界观统领着人对世界的认识,无论是哪个领域,都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观都可以给出一个回答。

       在这里,我得感谢我自己。通过这些年的阅读,我自己启蒙了自己。在课堂上,我也会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蒙。英语本来是语言学科,知识面不能太窄,否则教师就无法理解一些文章。比如,我给你一篇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文章,即使是中文的,你也不一定看得懂。所以,此时就不是单词的问题,而应该是知识面的问题。

      一般来讲,完整的课堂教学应该包含三个维度: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前两点只是涉及教学,唯有加入第三点,才算是教育。那么,我们英语教师是在搞教学,还是在搞教育?

      除了认识几个单词,满脑子的语法规则外,我们还懂哪些领域?我们的知识面如何?如果我们不懂的不多,那么我们只是搞教学,而不是在搞教育。更糟糕的是,当我们什么也不懂时,我们搞的教学也是忽悠人的——当我们连本文没读懂时,又会如何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训练?